信息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撰稿人:王贺瑶 责任审核人:马丽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量:
近日,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美育教研室在艺术体验与实践中心内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封冬云、于波两位艺术家走进校园,以“鲤鱼跃龙门”为主题,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剪纸技艺与美育深度融合的文化盛宴。
在活动开始前由美育教研室主任刘鑫老师介绍两位非遗传承人:封冬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拟定换届锦州民协秘书长;于波,锦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两位老师均师承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级传承人赵志国老师。
随后,展示两位老师的代表作品《生命树》《辽沈丰碑》《摇篮曲》《守护和平》,这些作品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活动中,冬云老师手持红纸与剪刀,一边娴熟地演示剪纸技法,一边讲述非遗剪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鲤鱼跃龙门’象征奋斗与蜕变,希望同学们在传承中感悟匠人精神。”随着剪刀翻飞,一幅栩栩如生的“鲤鱼跃龙门”图案跃然纸上,鳞片纤毫毕现,水波纹路灵动,引得现场惊叹连连。于波老师又从构图设计、剪纸技巧等方面进行分解教学,手把手指导学生掌握“折、画、剪、展”的核心技巧。
在两位大师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执剪创作。有的同学捧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感慨:"从未想过薄薄一张纸能承载如此厚重的文化,剪刀起落间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脉搏。
活动现场共诞生七十余幅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既有对传统纹样的创新演绎,也不乏融入现代审美的个性表达。
当剪刀与纸张的碰撞声回响在教室之中,非遗剪纸正在完成从技艺传承到传统文化传承的跨越,是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美育教研室主任刘鑫老师表示:“我们将持续搭建传统文化与青年学生对话的桥梁,让非遗技艺从‘纸上传承’走向‘指尖绽放’,推动非遗课程纳入美育体系,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